2013-08-12

3D-溝通的好工具

工程圖面,都是以2D方式來呈現,對於工程背景或受過圖學訓練的人,才能將各個視圖在腦海中組成立體樣式..但是對於沒有上述經歷的人,要在一疊厚厚的圖紙中,將圖面的立體形狀給描繪出來,我想是個很不容易的事情..


建築部份,以建築模型為主,尤其是銷售中心,唯有從模型外觀,購屋者才能有效瞭解建築外觀,平面部份最多來個3D透視圖,就那個角度,想轉個角度都沒法子,若不幸業主來個變更,這張透視圖也就成了廢紙; 這部份在室內設計業也都這樣。但在過去2000-2010間,由於電腦軟硬體的性能進步,慢慢轉成以3D圖面來表現,部份設計方法也由傳統的2D設計(AutoCAD等軟體)轉成3D設計(Revit、Civil3D等)。除非你做3D動畫,不然出現的圖像終究是2D圖面,好處差在可以多角度取景及變更後快速重新出圖。

2010年後,似乎有了一些改變及新的手法:

1.使用者導向:前面所提的方式,都是設計者預先想像使用者想要的取景角度,再去處理圖面,若是直接丟個模型進來,可以即時自由縮放及旋轉?

2. AR(Augmented Reality) 擴充實境:不知道您是否有注意到最近的IKEA廣告?客戶可以藉由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,於現地直接模擬場景。


這部份,台灣也有單位在做,有興趣可以參考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esignerar.tw

3.3D文件:PDF我想是個已經普及的檔案格式,新版的Adobe Reader(讀PDF的軟體)目前也支援3D部份,我覺得是個很好的手法。下面Demo文件,屬各公司所有,在此僅做連結。(記得更新您的Adobe Reader版本,開啟後記得拖拉圖面讓他旋轉...)(註2:若您點選連結於網頁開啟,是無法體驗3D效果的,您需要下載至你的電腦,利用Adobe Reader來開啟它)

  • 完稿設計圖面:
  • 動態結構分析:
  • 建築外觀

  • 都市計畫

4. Google Earth+街景:這東西工程顧問公司可能常用到,尤其於業主會議中,要討論現地地形與場景(需於都會區)時,可以不用勞師動眾到現場,即可大致瞭解現況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